生猪屠宰检疫规程是保障猪肉安全的重要法规,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严格检疫程序,防止疫病传播,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。这篇文章小编将围绕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的适用范围、检疫对象、程序以及合格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,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领会与遵守此规程。
一、适用范围
生猪屠宰检疫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生猪屠宰活动。由此可见,所有在境内进行的生猪屠宰,必须遵循该规程进行检疫。除了这些之后,该规程中规定的检疫范围主要包括《民族畜禽遗传资源目录》所列的猪种。
二、检疫对象
在生猪屠宰检疫中,主要关注下面内容几种疫病:
1. 口蹄疫
2. 非洲猪瘟
3. 猪瘟
4.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
5. 炭疽
6. 猪丹毒
7. 囊尾蚴病
8. 旋毛虫病
这些疫病对生猪健壮及人类食品安全威胁极大,因此,检疫职业必须充分重视。
三、检疫合格标准
在生猪进入屠宰加工场所前,须满足下面内容合格标准:
1. 有效的动物检疫证明:所有待宰生猪必须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证明。
2. 畜禽标识:生猪的标识必须符合民族标准。
3. 临床健壮检查:待宰生猪需经过临床健壮检查,确认无病。
4. 同步检疫合格:生猪在同步检疫中必须合格。
5. 实验室检测合格:若需实验室疫病检测,检测结局应为阴性。
四、检疫申报
检疫申报是屠宰检疫的第一步。货主需要在屠宰前6小时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申报。急宰时可随时申报,所需材料包括:
1. 检疫申报单
2. 动物检疫证明
3. 入场查验登记记录
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申报后,必须及时审查材料,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,确保整个流程符合规定。
五、宰前检查
宰前检查是检疫职业的重要环节。官方兽医将核查申报材料与待宰生猪信息的准确性,并按照规定进行临床检查。根据结局:
– 合格的,准予屠宰;
– 不合格的,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,比如报告疑似疫病、处理病死猪等。
六、同步检疫与屠宰操作
同步检疫要求对同一头猪的各个部位(例如胴体、脏器、蹄、头等)进行统一编号,并进行全面检疫。这涵盖了体表检查、内脏检查及胴体的整体检查等环节,确保每一项都符合肉食安全的基本要求。
七、检疫结局处理
如果生猪经检疫合格,官方兽医会发放动物检疫证明。若出现疫病检测结局为阳性,必须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。对怀疑患有动物疫病的生猪,则需根据检疫处理通知单进行相应处理。
八、检疫记录
最终,生猪屠宰检疫中,各个环节的记录必须完整、详尽。官方兽医需保存检疫申报、宰前检查及结局处理等环节的记录,且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2个月。
拓展资料
生猪屠宰检疫规程是确保生猪肉类产品安全的重要法律法规。通过严格的检疫标准与程序,能够有效防止疫病传播,保护大众的食品安全。相关从业人员应自觉遵循这一规程,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规定,以维护整个行业的健壮与安全。